高校解读-哈尔滨工程大学

时间:2020-02-19 14:49:34 来源:求学宝 标签: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原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信部是“国防七校”、“东北五校”之一,以“三海一核”为办学特色,是我国“三海一核”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被国家授予“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唯一获奖院校。

 


       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科建设

 

截止2018年,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本科招生专业(类)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7个、国防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学科1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重点学科

 

       一流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特色专业: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

       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国防特色紧缺专业: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水声工程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85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057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千人计划”青年学者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1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学校各类在校生29000余人,是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   

 

 

科研水平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水下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就业、薪酬

 

       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一份《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中,“哈工程”位列排行榜第51名,毕业生近三年平均薪酬约为9591元。

 

      多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形成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开启全面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