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

中新网:大学生用无人机拍摄缉毒短片获奖

高考志愿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11日电 (张利)最近荧屏大火的《破冰行动》看得国人热血沸腾,作为狂热铁粉的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生雷禹凡直接在前不久的第四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中以此为主题,运用无人机拍摄了一部致敬缉毒警察的短片《天眼行动》,获得特等奖。
  雷禹凡介绍,此次比赛有国内外216所高校、1100余名师生携近400架无人机参赛。参赛队伍需要交单幅图片、图组、视频单镜头、视频短片四个现场拍摄作品,而“故事”是本次大赛的创作主题。
  无人机版《破冰行动》剧情扣人心弦


  “在抵达参赛现场才知道具体拍摄地点,当时随机分配给我们的拍摄地点有酒店、别墅、寺庙,树林等,所以哪怕之前已经在脑海里想好了大致的故事剧情,也需要根据实际拍摄地点再做调整。”雷禹凡介绍,这才是最大的挑战,所以具体的剧情是边拍边构思的,十分考验参赛者的临场决策能力。
  在三天的实际拍摄中,雷禹凡担任短片的总导演,同该校其他三位同学王元宵、梁金琪、罗兴毅和指导老师黄冰组成“天眼剧组”。5人最终完成了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毒贩马某和骆某计划进行“毒品交易”,骆某通知马某交易地点,马某在前往交易途中被天眼系统无人机锁定,然而熟悉森林地形的马某还是成功甩掉了无人机,却不料最后在交易地点等待他的是卧底警察和无人机,原来他和骆某早已同时被锁定,警方赶在骆某之前和马某接头,随后又将骆某一网打尽,天眼行动圆满成功。
  “因为最近我们团队比较迷《破冰行动》,真实感受到了一线缉毒警察的不容易,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想拍摄这样一个致敬缉毒警察的剧情。”指导老师黄冰谈及创作思路时说道,还想给社会大众传达无人机不止可以作为拍摄工具,还可以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就像天眼系统那样,希望人们可以用另一种视角去对待无人机。
  演员不够自己上阵来凑


  回忆起拍摄过程,雷禹凡至今记忆犹新,“那几天天公太不作美了。”拍摄第一天,本来准备拍摄主角“毒枭”马某拜佛的镜头,结果下起了大暴雨,无人机起飞不了,“只能等雨停就去拍,断断续续的,镜头也是灰蒙蒙的。”而第二天准备拍树林的空镜头时,因为风太大无人机很难操控。第三天拍摄马某和卧底警察交易的画面时,全程在户外,当天温度达到34度以上,团队成员差点集体中暑。
  除了克服天气困难,雷禹凡和团队们还遇到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时间紧凑,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团队成员一共5人,除了无人机飞手和摄像,只有3个人,就算全体上阵客串,也没法演够5个角色。团队成员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取巧的办法。
  “将马某和他弟弟的角色定为双胞胎,不仅剧情更有张力,还节省了一个演员。”雷禹凡说道。其他成员分别饰演了毒贩马某的替身和卧底警察,马某背后的大毒枭骆某则一直活在台词里。
  凭借结构完整、构思巧妙又贴合当下的剧情和流畅大气创意十足的镜头表现,《天眼行动》从300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和最佳指导老师奖。
  “特等奖的奖品太酷了,是一个在行业里级别最高的无人机的镜头,市面上价值2.7万呢!”雷禹凡介绍时难掩喜悦之情。
  “圈外”学子的电影梦


  这几个大学生都不是来自影视相关专业,为何能在此次无人机航拍大赛中获奖呢?“我们都是对视频拍摄有着共同的兴趣。”雷禹凡说,自己大一的时候就沉迷于视频作品,入校以来参与过学校大大小小活动30多个视频的拍摄,兼职实习的时候也公司参与拍摄过宣传片、动画片等视频拍摄。”
  罗兴毅则介绍自己是通过网上自学教程,经常参与线下摄影摄像分享活动,“平时看影视剧的时候也会研究里面镜头的拍摄技巧。”
  王元宵则是从大一起就在学校的一次无人机培训课中对无人机“一见钟情”,自己攒钱买了一架无人机,平时有空就去飞一飞,不断寻找最佳“机位”,用俯拍的角度记录武汉这个城市的面貌。
  “天眼剧组”还透露,比赛虽然结束了,他们对无人机和微电影的热爱不会止步,准备今年10月份去参加2019第八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目前团队成员正在筹备。(完)

预报名前请先注册

已有求学宝账号,去登录

登录

去注册

院校预报名

预报名表示将您的信息提前报备至大学,招办提前规划,但不影响您正式的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