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学宝升学规划研究院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大园路4号巨成大厦7楼
新高考专业组里的“天坑”要怎么防?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必看
新高考 志愿填报
2021年3月初,第三批新高考省份广大考生和家长进行模拟志愿填报,程老师的四个维度分析法(投档模式、专业组设置、招生计划、选科要求),将对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整个流程节点和防控提供最好的分析和建议。
新高考省份中,凡是“3+1+2”的省份,另外包括天津,北京,海南,都要先了解「专业(类)+院校」&「院校专业组」的区别?
新高考与旧高考填报志愿最大的改变,新高考是专业或专业组优先,旧高考是以院校优先。
新高考十四个省份的改革模式
维度一:「专业(类)+院校」&「院校专业组」投档模式:
新高考十四个省的投档模式区别
(1)院校专业组
以天津2020年(新高考元年)招生计划为例,来解读“院校专业组”的概念:
院校专业组是将一所高校在某省份的所有招生专业、招生计划,按不同的选科要求,分成多个专业组。这个组就叫做“院校专业组”。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在天津的招生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共14个专业,分了5个院校专业组。例如:华中师范大学5组,含「物理学、电子信息类、数学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个专业,其中「数学类,代码12」也是“一个专业”,为大类招生;入学后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再进行专业分流,二次选取专业。
「院校专业组」志愿草表示意图,各省会不同
填报志愿时,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志愿,每个志愿可以填报6个专业,每个志愿仍含一个“服从调剂”选项,尽可能缩小学生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范围,官宣是为了提升考生的专业录取满意度。
但其实只是由服从调剂的“大坑”换成了“小坑“,且专业组里面不排除冷热门专业搭配。下面在专业设置环节会着重分析,作为第三批的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省考生打起120分的注意力。

(2)专业(类)+院校
以高考改革最彻底最到位的浙江为例,录取投档模式为「专业(类)+院校」:
本科普通批次共设置80个志愿,每一个志愿的组成为「1个专业(类)+1个院校」,考生填报的专业均为自己主动选择的专业,且不再设有「是否服从调剂」选项,意味着考生不会被调剂到其他未填报的专业,最大程度满足了考生对专业的录取满意度。
「专业(类)+院校」志愿草表示意图
作为第三批的河北、辽宁和重庆考生,此种模式下会相应增加考生和家长的填报工作量,对往年录取数据(尤其是专业)的参考,需要谨慎分析。这种录取投档模式下填报时,要将分数梯度拉开(冲、稳、保),所谓的压线填报就更加难上加难,因为往年数据里面不会考虑赋分的因素。合理分配各梯度填报院校的数量,尽量避免滑档等情况。
维度二:「院校专业组」中的专业设置
让我们看看隐藏在专业组中专业设置的“天坑”。
2020年湖州师范学院在天津的招生计划
湖州师范大学01专业组设置里,既不是同一大类专业,又不是分数相近的专业。
经济与贸易类里的分流专业(金融工程,财务管理)都是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也远高于法学类的知识产权,文学类的俄语。但如果你的分数够不上经济与贸易类录取,填了01专业组,即使你不填俄语,知识产权专业,也会被调剂到文学院和法学院。
高考改革正在逐步破除“先选学校再选专业”的固有思维,引导考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未来学习的专业方向以及职业生涯。但如果考生的分数考的不高,想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又想去浙江读书和就业,却又不知道是否够得着管理学类的最低分,那这个专业组还敢不敢报,要不要报?
2020年江苏海洋大学在天津的招生计划
江苏海洋大学也是一个逻辑,热门的经济学管理学类,搭配上文学语言类专业,还搭配上小语种,简直没天理。
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天津的招生计划
再看看双一流的华中科技大学05组,用预防医学(分数不低于)搭配该校没啥竞争力的经济学,640-650分去上华科的经济学,为啥不去报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数又不需要那么高,就业远比华科要强,五大行和证券期货公司不会去华科校招,只会去上财和中财。难道就因为华科是985,双一流吗?
华中农业大学也是一个逻辑,211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类搭配社会学,文学类专业。试问下,为啥不可以单独将社会学和文学类单独划一个专业组招生呢?
原因很简单,从高校的视角去看,划出来的不是热门专业组拉低了该校的总体录取分,且无人问津。从考生的视角去看,这么高的录取分不值。

专业组平行志愿给我们家长和考生到底带来了哪些风险?
1、历史数据参考性降低。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以往年文理分科的录取数据将不再准确。不专业的咨询机构将文理科数据相加后预测今年的录取结果,这种操作显然不具有科学性。
2、对考生和家长的要求提高。原来报志愿时了解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保证考生先能够进入学校,再挑选喜欢的专业。现在各个专业组的最低分数线不可知,家长和考生必须逐一了解专业组中的所有专业的过往录取情况,才能进行判断并做选择。这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建议选择更低分的专业组志愿作为保底志愿。
3、在同一个志愿单位中选择余地变小。原来是以高校为志愿单位,高校所有专业都可选择。现在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当考生喜欢的专业不在同一专业组,或专业组中只有少量心仪专业时,考生将面临艰难抉择。

4、不同高校相似专业组更加难以判断分数。当考生可以同时填报多个高校的专业组时,各高校相似专业组的录取分差可能会减少,例如A学校的金融专业组和B学校的金融专业组分差可能会减少和拉平。
这是因为考生对于专业更加聚焦,相似专业组会被当做一个整体考虑;考生的志愿数量大幅增加,相似专业组的生源志愿会大幅增加,因此相似专业组的分差会进一步缩小。这就类似顺序志愿改为平行志愿时,高校的不同专业分差缩小。
5、专业分差较大的专业组可能是坑。如果一个专业组中分数最高的专业和分数最低的专业分差很大,这种专业组就是强势专业和弱势专业混搭的专业组,潜藏着以强带弱的可能。如果考生报考了这种专业组,因为弱势专业分数低,考生极有可能被投档到该专业组。但是因为强势专业分数高,考生又极难被强势专业录取。这种专业组建议将其作为保底专业组,不适宜考生冲刺时选择。
6、不限选考科目专业组可能会造成考生扎堆。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组中既有大量文史类专业,也有大量文理兼招的经管类专业。专业受关注程度高,且可报考学生数量大,专业组中的专业类又可能冷热不均。这就可能出现人员扎堆,高分进冷门专业的可能。选择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组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其包含的专业类。

就以上六点,再补充四点专业组志愿应对策略:
1、谨防在热门专业组中被调剂,和没有经过综合甄别组内各专业,盲目的去冲击热门专业组。
2、必须每个专业组填服从调剂,若考生不服从调剂,且被该专业组提档,同时未被填报的6个专业录取,则会直接退档处理。只能考虑该批次的征集志愿及之后的批次填报。
3、参照该专业组中往年组内最低分的专业,作为进入该专业组的首要条件,不能达到最低分,就不用考虑报该专业组,或作为冲击志愿填报。
4、除首选物理历史按原始分计入总成绩外,再选科目是统一按赋分计入成绩。八省在参照往年该专业的分数时,要参照往年的平均分,不能参考往年的最低分。因为赋分会让往年参考分数失真,位次也会失真。尤其北京、天津、浙江、上海赋分级差为3分的,录取分数更加产生波动。
等级分为21级,满分100分,最低40分。满分比例为1%,级差为3分。
维度三:招生计划
维度四:选科要求
另外如果您所在省份,需要详解这四个维度的应对策略,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我们专家团队会依据该省考生和家长的需求量,尽快安排数据整理和分析,敬请期待。
评论(1)
意向登记
意向登记
意向登记
意向登记表示将您的信息提前报备至大学,招办提前规划,但不影响您正式的志愿填报
135****0851
广东省能分析一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