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

高考除了“3+3”,就没有更好的组合吗?

2018-01-15 11:41:30

恢复高考四十年了,这四十年一直在不断改革中,但是每次高考改革,科目设置一直围绕“3+”模式打转。高考科目设置应该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世界发展格局、新课程理念等时代背景相匹配。难道“3+”是坚不可摧的真理,为什么不可以“2+”“1+”“4+”“5+”呢?中国高考科目设置,就没有更好的组合吗?

语数外组合已历经数十年,其弊端凸显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划分,语数外三个科目中,有两个科目属于“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一个科目属于“数学”学习领域。而重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学习领域没有一个必考科目,这种科目设置显然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按传统意义上的文理科分类,文科占2门,理科只占一门,有重文轻理之嫌。

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数十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观念、教育理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过去的狠抓双基,到后来的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到近年来的时髦话语——核心素养。语数外必考科目设置,依然只注重文化基础,轻社会参与及自主发展,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利于发展核心素养。

高考首要的价值追求是公平公正。“3+”科目架构,高考的天平无疑向具有语言天赋的考生倾斜,语言表达擅长的学生受益较大,而相对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吃亏。从性别来看,女生语言天赋高于男生,机械记忆能力也有优势。城乡间外语教学水平差异大于其他任何科目,外语的重要地位暗含了考试的不公平。

可否改“3+3”为“4+2”模式或“2+X”模式?

高考科目设置的原则应考量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公平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等。应关注时代发展,适应社会变革,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考科目设置,不可以抱残守缺,更不是沪浙试点后就此止步。应该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三平提出两种方案,虽然不是最好,但至少比“3+”更为合理。

“4+2”模式设想:必考科目移出外语,增加历史和物理,即必考科目为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其他科目为选考。语文、数学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作为必考学科毫无疑问。此前语数外作为必考科目,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但三科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国语之重要毫无疑问远高于外语,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物理学科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无需多述,历史学科在“人文与社会”领域中,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递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模式,必考科目文理各两科,互为平衡,更加公平。外语是一种学习、交流、生活的工具,从人的基本素养来看,其功能与语文大同小异,但不可能与母语相提并论。把外语移出前3,并不是否定其学科重要性,仅仅是将它回归其恰当的定位。为什么建议外语移出必考科目,三平将另文详细说明,此不赘述。

“2+X”模式设想:即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2学科,其他7学科为选考科目。考生至少选考4学科。考生选考科目可多于4科,直至7科全选,择其中最好4科成绩用于高考录取。“2+X”模式中的“X”可统一为4,也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为2、3或5、6。选考科目设置也可适当增加,比如技术、体育、艺术类等领域科目。

对大多数考生和家长而言,重要的追求不是兴趣爱好,而是能够上什么样的大学。过多的选择性必定会增加选择的难度、不同考试权重的转换难度,引发考试的不公平、科目选择“趋易避难”问题,导致学术水平倒退。同时目前高中学校难以满足众多选择性。“4+2”可适当减少科目组合,“2+X”则使选择性更加繁杂。

对于高考改革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